新闻中心

【ASH 2024】世和基因六项淋巴瘤研究成果通过口头报告和壁报发布

 ASH

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于2024年12月7日至10日在圣地亚哥召开,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数万名血液学专家学者及行业相关人士共同参与,分享过去一年血液学领域重磅研究和前沿进展。今年,世和基因与临床专家合作的6项研究成果通过口头报告和壁报形式在大会发布。研究围绕NGS液体活检展开,探讨了ctDNA及分子检测在淋巴瘤中的多种应用。


口头报告

摘要号:576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CSF-ctDNA Positivity in Newly Diagnosed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in a Large Cohort


合作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卫教授团队


研究内容:

研究共纳入222名具有匹配的治疗前组织/血浆和脑脊液(CSF)样本的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使用世和基因血默胜™进行组织和ctDNA测序。所有初诊DLBCL患者一线治疗均为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龙)类方案或R-CGV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吉西他滨、长春新碱、泼尼松龙)方案。


研究结果:

1)53例患者(23.9%)被诊断为脑脊液ctDNA阳性(CSF(+)),而常规方法仅5例患者(9.4%)被判定中枢神经系统受累(CNSi)。CSF(+)与晚期(p<0.001)、CNSi高危相关部位受累(p<0.001)、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p=0.003)、IPI评分高(p<0.001)及CNS-IPI评分高(p<0.001)等高危临床变量显著相关。

2)在前期研究建立的CSFi-IPI三危组模型中,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的CSF(+)发生率分别为8.4%、42.4%和56.0%(p<0.001)。携带CARD11(p=0.013)和PLCG2(p=0.031)突变的患者在全组中CSF(+)的比例更高。

3)治疗前CSF(+)也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1)。治疗前CSF(+)预测CNS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78.2%。


壁报展示

摘要号:1694

Improving Targeted Therapies in Primary CNS Lymphoma: Real-World Us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irculating Tumor DNA for Monitoring


合作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蒋明教授团队


研究内容:

研究共纳入96例新诊断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患者接受四种治疗方案中的一种:A组R2-MTX(利妥昔单抗、高剂量甲氨蝶呤、来那度胺)、B 组R-MTX+BTKi(利妥昔单抗、HD-MTX、奥布替尼)、C组MEDZ-R(利妥昔单抗、HD-MTX、泽布替尼、脂质体阿霉素、依托泊苷)和D组MTX +化疗(未使用靶向药物)。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采集70例患者的CSF(166个样本)和组织(20个样本)进行世和基因血默胜™测序。中位随访时间为 22.0个月。


研究结果:

1)可评估的88例患者中,73例选择新型靶向药物治疗,总体1年PFS和OS分别为70.5%和92.0%。各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B、C组的预后往往优于D组。

2)基线CSF-ctDNA水平高以及B2M、CDKN2B和TP53突变表明预后不良。BTKi方案对MCD亚型患者更有效,并可提高CSF-ctDNA清除率。

3)监测期间CSF-ctDNA+患者和CSF-ctDNA-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6个月和未达到(p=0.04);中位OS分别为40个月和未达到(p=0.02)。监测 CSF-ctDNA对于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至关重要。


摘要号:1709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ctDNA-Based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Detection in Newly Diagnos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合作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卫教授团队


研究内容:

研究共纳入164名接受一线 (1L) 治疗的 DLBCL患者,使用世和基因血默胜™在基线和治疗结束后(EOT)进行ctDNA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24.4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了R-CHOP类方案治疗。


研究结果:

1)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ctDNA(pre-ctDNA)高负荷、TP53、P2RY8、TET2突变及CD58野生型5个危险因素是治疗结束后基于ctDNA评估的微小残留病灶阳性(MRDend+)的独立预测因素;

2)TP53突变是第一个无法通过一线诱导疗法清除的基因组变异;EOT ctDNA负荷是预测MRDend+患者是否会进一步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

3)不同的转录特征可能是部分患者无法在同一基因亚型中实现MRD清除的潜在机制。


摘要号:1733

The ZR2-Minichop Study: Zanubrutinib, Lenalidomide, Rituximab, Cyclophosphamide, Vincristine, Epirubicin, and Prednison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合作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金洁教授团队


研究内容:

研究纳入50例新诊断的DLBCL老年患者,治疗方案包括2个周期的诱导治疗:第1-28天每天两次服用160 mg泽布替尼,第1-10天每天服用25 mg来那度胺,第1天服用利妥昔单抗375 mg/m² (ZR2)。未达到完全缓解 (CR) 的患者接受4-6个周期的减量CHOP。6个周期后通过 PET-CT评估治疗效果,并监测2年的长期结果。使用世和基因血默胜™进行了基因分析以评估特定突变对治疗结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

1)2个周期ZR2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1.49%,CR率为29.79%。治疗结束时ORR为95.00%,CR率为90.00%。不良反应可控。

2)中位随访时间为22.73个月,2年PFS为77.81%,2年OS为83.57%。

3)入组患者利用LymphGen算法进行分型,各亚型频率如下:BN2 17.07%、EZB 2.44%、MCD 14.63%、N1 4.88%、ST2 12.20%、TP53失活4.88%、未分类31.71%、BN2/MCD 复合4.88%。


摘要号:3071

Clinical Features and CSF-ctDNA Characteristics in Extranodal NaturalKiller/T-Cell Lymphoma Patients with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合作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团队


研究内容:

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400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CNSi情况。诊断CNSi的标准为:1)经脑MRI、CT扫描或PET-CT证实脑实质或软脑膜受累;2)CSF细胞学检查阳性;3)脑活检证实了ENKTL的组织病理学诊断;4)存在典型的CNS症状,并且在CSF-ctDNA中检测到至少一种突变变异。根据以下标准将患者判定为CSF-ctDNA+:(i)在CSF-ctDNA 中检测到的至少一种突变变异与组织相同;(ii)如果没有组织,则在CSF-ctDNA中检测到的至少一种突变变异是先前在ENKTL中报告的典型突变。使用世和基因血默胜™进行靶向测序。组织和血浆的基因分型标准根据 LymphGen算法。主要终点是从CNSi到死亡的OS。


研究结果:

1)47例(3.4%)患者被判定为CNSi,44例为继发性受累。从诊断ENKTL到CNSi的中位时间为8.0个月。从CNSi至死亡的中位OS为4.0个月。接受含HD-MTX方案治疗的患者比其他治疗方案的患者OS更长,中位OS为4.8个月对比3.9个月。

2)影像学、CSF细胞学和CSF-ct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6.8%(22/47)、55.0%(22/40)和96.0%(24/25)。18例神经影像学阴性患者中,所有CSF-ctDNA均为阳性,13例CSF细胞学阴性患者中,12例(92.3%)CSF-ctDNA为阳性。

3)CSF、血浆和肿瘤组织中突变频率最高的3个基因分别为TP53、BCOR和FAT1。STAT3、KMT2D、TP53、ARID1A、DDX3X为CNSi患者常见突变基因。


摘要号:4500

Preliminary Data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relabrutinib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and Methotrexate (ORM regimen)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and the Explor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tDNA Dynamic Monitoring


合作单位: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欧阳桂芳教授、盛立霞教授团队


研究内容:

研究共纳入22名新诊断的PCNSL患者,旨在评估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和甲氨蝶呤(ORM方案)作为PCNSL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并研究CSF-ctDNA检测的预测和预后价值。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 (ORR)。在基线、治疗中期 (C5D1) 和诱导治疗结束时 (EOT) 采集组织和CSF样本进行世和基因血默胜™靶向测序。


研究结果:

1)治疗期间最佳疗效评估ORR为86.4%,DCR为100%;21例完成全部诱导治疗的患者中,ORR为85.71%(18/21),CR率为76.19%(16/21)。

2)20例患者基线组织标本突变检出率为100%,CSF标本突变检出率为95%(19/20)。组织和CSF中高频突变相似。基线DTX1突变、高CSF-ctDNA最大突变丰度以及高CSF蛋白水平的患者预后更差。

3)C5D1时CSF-ctDNA未检测到的患者PFS较长,提示早期清除CSF-ctDNA可预测良好的预后。


结语


世和基因专注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发创新,自2016年推出血液系统肿瘤NGS检测项目至今,产品线已拓展至淋巴瘤、白血病和骨髓瘤等多个领域。我们与全国诸多血液肿瘤专家团队进行了100多项专业研究,在学术探索道路上持续取得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坚实的循证支持,也为患者的精准治疗开辟了新的探索途径。


关于世和基因


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连续五年被评选为独角兽企业。公司致力于肿瘤精准医疗、伴随诊断及临床转化研究,为医院提供一站式高通量测序(NGS)基因检测解决方案。作为中国肿瘤基因检测技术领跑者,世和基因坚持自主创新,已在肿瘤精准诊疗全周期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两大创新医疗器械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多项核心技术与产品为国内首创,并屡获国家、省级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