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经常被提及的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人们对淋巴瘤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电视电影中,比如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的主人公熊顿、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罗京、企业家李开复等,而淋巴瘤也曾一度被渲染成治不了、治不好的“绝症”。 事实上,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淋巴瘤已经成为可以被治愈的肿瘤之一。即便是没有治愈,通过有效治疗,许多淋巴瘤患者也可以长期生存。其中,霍奇金淋巴瘤的五年生存率在80%以上,而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治愈率也在50%以上[1]。 因此,对淋巴瘤来说,疾病的全程管理(确诊-初治-预后评估-监测随访-后续治疗)在其诊疗中就显得非常关键,而基因检测正是淋巴瘤全程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基因检测对淋巴瘤诊疗到底有什么作用?到底要不要做基因检测?这是病友群里大家最常问的问题。 关于淋巴瘤与基因检测,我们来一探究竟。
01
基因检测辅助诊断
迈出精准诊疗第一步
《2022年中国淋巴瘤患者生存质量白皮书》报道,有50.8%的患者在初诊时曾被误判,其中34.8%的患者被误诊为非淋巴瘤疾病[2]。由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若未能准确诊断并针对性治疗,可能会加速疾病进展,给患者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特别是在眼、鼻、脑等特殊部位的淋巴瘤,传统检测方法往往更加难以准确识别,而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血浆、玻璃体液、脑脊液等液体样本,为医生提供更精确的证据。2022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专家团队在Haematologica上发表的一篇文献报道:通过眼内液(房水和玻璃体液)进行基因检测,成功鉴别诊断眼内淋巴瘤和眼内葡萄膜炎患者,并根据不同疾病制定了不同的治疗策略 [3]。
02
基因分型提升准确度
精准诊治更上新台阶
淋巴瘤亚型非常多样,不同亚型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法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淋巴瘤的精准分型尤为重要。分子分型是在淋巴瘤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精准区分具体亚型。比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研究中显示,通过EZH2、MYD88、CD79B等基因的检测,可将63.1%的患者分为MCD、N1、A53、BN2、ST2、EZB(MYC+)、EZB(MYC-)七种分子亚型(也称为LymphGen分型)[4]。在临床上,可针对不同的分子亚型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03
基因检测评估预后
制定个性化治疗新方案
淋巴瘤患者预后情况越差,疾病进展就越快,临床就要尽早采取治疗。基因检测可以通过淋巴瘤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来评估预后,预测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例如,携带SF3B1、TP53基因突变的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的预后较差。此外,不同分型的淋巴瘤患者其预后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如DLBCL患者的七分型中,MCD亚型和N1亚型的患者预后较差,而ST2亚型预后普遍较好。临床可以根据基因检测提示的预后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缓复发时间。
图:DLBCL患者七分型中,MCD、N1亚型患者预后较差,ST2亚型预后较好
04
基因检测指导治疗
治疗效果稳中逐步提升
目前,约60%的DLBCL患者使用标准治疗方案可获得长期生存,但仍有40%的患者会复发,临床医生需要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来提高患者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4]。基因检测能够揭示不同亚型的致病机制,为淋巴瘤患者提供个性化靶向治疗方案。以DLBCL MCD和N1亚型为例,该类患者的预后较差,研究表明在原有标准方案的基础上,增加BTK抑制剂可提高这两种亚型患者的预后[5]。
DLBCL患者不同分型潜在获益药物
05
液体活检动态监测
密切关注疾病复发状态
淋巴瘤治疗缓解后仍存在复发的风险,如何预测疾病复发是医患最关心的问题。当前,淋巴瘤的复发监测手段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但传统影像学检查会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情况,此外还会有辐射风险。
近年来,“液体活检”作为疗效评估的一种创新技术,因其无创、高灵敏度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关注。肿瘤在生长更新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释放来自恶性肿瘤细胞的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通过检测外周血或其他体液(脑脊液、胸腔积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中的ctDNA,能够反应肿瘤的基因组特征,从而提示复发风险,进一步指导后续治疗。
由此可见,基因检测在淋巴瘤的全程诊疗过程中都有其可以发挥的作用,它能帮助医生准确地确定疾病类型,评估预后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液体活检技术还能实时监测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预测疾病复发。未来,淋巴瘤的诊疗体系将会更加完善,也会有更多的淋巴瘤患者能够在“精准医学”时代中获益!
参考文献
1、Geurts YM, Shakir R, Ntentas G, et al. Association of Radiation and Procarbazine Dose With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mong Survivors of Hodgkin Lymphoma. JAMA Oncol.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02, 2023. doi:10.1001/jamaoncol.2022.7153.
2、《2022年中国淋巴瘤患者生存质量白皮书》
3、Cancer Commun (Lond). 2022 Aug 3. doi: 10.1002/cac2.1234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920016.
4、Stefano Poletto,et al.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Cancer Treat Rev . 2022 Jul 31;110:102443.
5、Wright GW, Huang DW, Phelan JD, et al. A probabilistic classification tool for genetic subtypes of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with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 Cancer Cell, 2020, 37(4):551‐568.e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