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靶向药奥拉帕利新适应症纳入医保,世和HRD检测助力卵巢癌精准治疗

导语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了最新国家医保目录调整情况,其中靶向药奥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HRD阳性晚期卵巢癌的适应症被新增纳入医保。这意味着,从BRCA突变卵巢癌患者到更广泛的HRD阳性患者的一线维持治疗,均已得到医保覆盖。对患者而言,药物可及性大大提升,用药经济负担大幅降低。这将为半数以上的卵巢癌患者带来用药希望,进一步改变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格局。


奥拉帕利


奥拉帕利是一种针对PARP酶的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的PARP酶活性,阻断DNA损伤修复通路,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卵巢癌是奥拉帕利的重要获益癌种之一,根据PAOLA-1研究,奥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HRD阳性新诊断晚期卵巢癌可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OS改善,也正是此次医保范围扩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因此, HRD阳性卵巢癌患者的识别,便变得格外重要。


HRD检测的意义


在生物体中,DNA损伤是通过相互关联的多种途径修复的,其中,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是负责修复DNA双链断裂与DNA 链间交联最为准确且高保真的DNA损伤修复系统。HRD全称为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通常可导致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途径缺陷,DNA双链断裂会过度依赖NHEJ、MMEJ等替代性损伤修复途径,极可能造成核酸序列的插入/缺失、拷贝数异常等,并引起染色体交联,造成基因组和染色体不稳定,表现为对引起DNA断裂的铂类药物以及PARP抑制剂高度敏感。并且在卵巢癌患者中,HRD阳性人群占比约为50%。因此,HRD已成为卵巢癌PARP抑制剂治疗相关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


PAOLA-1研究结果的公布,拓展了奥拉帕利获益的潜在卵巢癌患者群体。


PAOLA-1研究首次亮相于2019年ESMO大会:奥拉帕利+贝伐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可显著延长HRD阳性患者的中位PFS。2022年公布其超过5年的随访结果:奥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HRD阳性患者,5年OS率高达65.5%,中位OS长达75.2个月。在HRD阳性患者中,奥拉帕利+贝伐珠单抗组的中位PFS较安慰剂组明显延长(46.8个月 vs. 17.6个月),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59%(HR=0.41,95%CI 0.32~0.54);5年时未进展的患者比例也明显更高(46.1% vs. 19.2%)。自此,奥拉帕利+贝伐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为HRD阳性晚期卵巢癌患者带来PFS和OS双重获益。与此同时,HRD检测作为PARP抑制剂重要的疗效预测因子,也得到更广泛关注。目前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癌种中均开展了HRD(BRCA1/2、HRR基因、HRD评分)与PARP抑制剂的疗效相关性临床研究。


PAOLA-1研究中HRD阳性亚组OS

PAOLA-1研究中HRD阳性亚组OS

PAOLA-1研究中HRD阳性亚组PFS

PAOLA-1研究中HRD阳性亚组PFS


HRD的检测方法


HRD会产生特定的、可量化的、稳定的基因组改变,其中包含可被鉴别的基因突变、插入/缺失模式,以及染色体结构异常、基因拷贝数变异等,这也是当前构建HRD临床检测方法的理论基础。目前,主要可以通过两个层面对肿瘤HRD状态进行评估:


1、寻“因”——HRR相关基因突变检测


BRCA1/2是HRR通路的关键基因,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是引起HRD最明确的原因。除BRCA1/2基因外,其他HRR相关基因(如ATM、BARD1、BRIP1、CDK12、CHEK1、CHEK2、FANCL、PALB2、RAD51B、RAD51C、RAD51D等)致病性突变也可能引起HRD。因此,通过检测BRCA1/2及其他HRR相关基因的胚系和/或体细胞突变可以从“原因”的角度间接评估肿瘤HRD状态。


但该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除HRR相关基因突变外,HRR相关基因表观遗传失活及其他未知因素也可导致肿瘤HRD,单纯检测HRR相关基因突变对HRD评估不够全面,会遗漏一部分可能从PARP抑制剂治疗中获益的患者。


HRR通路涉及多个基因,且HRR基因缺乏热点突变,因此国内外多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进行HRR基因突变检测,检测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拷贝变异等;



2、溯“果”——基因组瘢痕分析


当发生HRD时,DNA双链损伤无法被完整修复,将以一些特定且可识别的方式在基因组上留下痕迹,称之为“基因组瘢痕” (Genomic Scar,GS)。因此,通过检测这些可量化的基因组痕迹可以从“结果”的角度反向推断肿瘤HRD状态。


HRD引起的基因组瘢痕GS主要包括三种表现形式:杂合性缺失(LOH)、端粒等位基因不平衡(TAI)及大片段迁移(LST),三者综合计算得到的HRD评分(HRD score)能够更全面反映基因组瘢痕情况,从而评估肿瘤HRD状态。


基于SNP的基因组瘢痕分析是当前最具应用前景的HRD临床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包含HRR相关基因表观遗传失活和其他未知因素造成的HRD,对HRD评估更为全面。HRD基因组瘢痕检测可采用芯片或NGS平台,当前大多已从芯片平台转移至NGS平台。


一般采用NGS技术对细胞内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进行检测,并通过生信算法计算得出HRD评分。SNP位点的选择应注意把握两个要点:一是位点的分布需相对均匀,以避免某些区域出现未覆盖的情况;二是需要尽可能地覆盖更多的杂合位点。



HRD临床检测方法

HRD临床检测方法


世和基因HRD检测


世和基因自主研发的盼汝胜GeneseeqPrime® HRD产品早在2020年就已上线,持有一项国家发明专利(ZL202011208296.8)和一项PCT国际发明专利(CAN3147427),并于2023年获欧盟CE认证。


该产品采用NGS技术进行BRCA1/2及其他HRR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同时通过检测LOH、LST和TAI这3个指标计算HRD评分,综合判断患者肿瘤HRD状态,为临床使用PARP抑制剂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


世和基因HRD检测产品详情

世和基因HRD检测产品详情

世和基因HRD检测产品三大优势

世和基因HRD检测产品三大优势


基于该产品,世和基因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团队合作开展HRD验证研究,证实HRD状态在中国卵巢癌患者铂类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文章已发表于BMC Cancer(点击详情)


结语


目前临床实践主要通过综合评估包括BRCA1/2在内的HRR基因突变,和基于LOH、LST和TAI计算的HRD评分,来评估肿瘤的HRD状态。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由于HRR通路的复杂性、不同癌种HRD阈值可能存在差异等问题,对肿瘤HRD实现标准化的精准评估仍任重道远。但HRD检测处于快速发展中,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的通知 (nhsa.gov.cn).

[2]Konstantinopoulos PA et al. Cancer Discov. 2015 Nov;5(11):1137-54.

[3]Moore K, et 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8, 379(26): 2495-2505.

[4]Susana Banerjee, et al. 2020 ESMO, abstract: 811MO.

[5]Paul DiSilvestro, et al. 2023 SGO Annual Meeting LBA.

[6]Ray-Coquard I, et al. N Engl J Med. 2019 Dec 19;381(25)2416-2428.

[7]Isabelle Ray-Coquard, et al. 2022 ESMO. LBA29.

[8] I. Ray-Coquard, et al. 2023 ESMO. annals of oncology. Volume 34, Issue 8, August 2023, Pages 681-692.

[9]上皮性卵巢癌PARP抑制剂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的中国专家共识. CHINA ONCOLOGY 2020 Vol.30 No.10.

[10]同源重组修复缺陷临床检测与应用专家共识(2021版).Chin J of Oncol Prev and Treat,Aug 2021,Vol.13,No.4.

[11]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遗传性肿瘤标志物协作组, et al., 同源重组修复缺陷临床检测与应用专家共识(2021版).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1年13卷4期 329-338页, 2021.

[12] Miller, R.E., et al., ESMO recommendations on predictive biomarker testing for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 and PARP inhibitor benefit in ovarian cancer. Annals of Oncology, 2020.

[13] BRCA数据解读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BRCA数据解读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7. 46(5): p. 5.

[14] 二代测序临床报告解读肿瘤学专家组, 肿瘤二代测序临床报告解读共识. 循证医学, 2022(002): p. 022.

[15]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 国家病理质控中心. BRCA1/2数据解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1, 50(6):565-571.

[16] 鹿欣, et al.,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 v.12(05): p. 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