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肺癌,迈出治疗的第一步

当被检查出肺癌后,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涌入我们的脑海,为什么我会得肺癌?我该做什么样的检查?我到底要接受什么样的治疗……错综复杂的问题让我们措手不及,陷入迷茫之中。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肺癌相关知识,正确的认识并了解肺癌,积极地与主治医生进行交流,寻找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01

什么是肺癌?


肺是人体胸部的两个海绵状器官,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氧气送入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在一呼一吸中,肺部不同部位、形态各异的细胞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也会根据肺部的功能需要进行生长、分化和死亡。而一旦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异常,就会不受控制地生长,甚至影响周围正常细胞的功能。当这种细胞集群达到一定规模、形成可见的肿块时,便成为了肿瘤,并最终演变为肺癌。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图示


02

肺癌检查那么多,

真的都有必要吗?


对于肺癌来说,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治疗方案不同,相同病理类型的患者治疗方案也未必一样。所以医生需要进行多种检查来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肺癌的诊断分为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肺癌患者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升高通常会早于影像学检查,所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辅助进行肺癌的早期诊断。比如我们常提到的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等。


肺癌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肺癌常见的肿瘤标志物[1]


X线胸片、CT、MRI、超声、核素显像、PET-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扫描病变所在的部位和累及范围,看清肺内肿块或病灶的“大小”和“位置”。《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肺癌筛查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等多项指南均建议,对于肺癌高危人群每年需要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以实现肺癌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CT


而肺癌在影像上与部分肺结核病灶,以及部分慢性炎症性病变难以鉴别,所以肺癌的确诊需要通过各种活检或穿刺术以获得病理学或细胞学的证据。体现在病理报告上则是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及分级,手术切除获取的标本还会包含肿瘤侵犯的范围、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有无脉管瘤栓等并发症。这些作为“诊断金标准”的证据可以解决影像检查看到的肿块或病灶是不是肿瘤、是什么类型肿瘤的问题,进一步了解肿瘤的“特性”。


肺腺癌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照片

肺腺癌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照片


那既然已经有了诊断的金标准证据,为什么医生还会推荐患者去做基因检测呢?


这是因为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临床医生发现肺癌的发生发展往往与基因有关。在一些后天致癌源的影响下,细胞内正常的基因会发生突变,而当这些突变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就会转变为生长不受控制的肿瘤细胞。所以说,癌症其实也是一种基因病。


目前一些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针对某种肿瘤基因突变达到精准杀伤的效果,而不同患者体内肿瘤基因的突变存在着明显个体差异。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摸清到底是哪些基因的突变驱动了肿瘤的发生,洞悉肿瘤的“内在诱因”,从而辅助进行疾病诊断、指导靶向药物使用、预测免疫治疗效果、评估预后和复发风险等[2]

基因检测


03

肺癌基因检测时

重点关注哪些基因呢?


人类基因组中包含了2万多个基因,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推荐对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检测的基因有9个,分别是EGFR突变、ALK融合、ROS1融合、BRAF V600E、KRAS G12C、MET 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RET融合、HER2突变和NTRK1/2/3融合。针对这些基因的不同突变,患者可以使用不同的靶向药物以实现临床获益。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只检测这几个基因就足够了。现阶段的临床研究表明: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疗,更多的基因检测结果会带来更多的用药机会。


04

肺癌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得益于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对肺癌的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手术及放化疗之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外科手术是早中期肺癌最重要的治疗方案之一,它可以将肺内局部的肿瘤细胞团连根拔起,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来说,I期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Ⅱ期也可以达到40%左右[3]

治疗


而除了外科手术外,放疗和化疗也是肺癌治疗中最常用的手段,可以应用于肺癌的各个时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是伊立替康或者依托泊苷联合铂类药物[4];非小细胞肺癌则是长春瑞滨、紫杉醇、多西他赛或吉西他滨等联合铂类药物[5]。这些药物可以借助血液循环到达全身从而杀伤肿瘤细胞。而放疗则是通过高能射线杀死局部的肿瘤细胞,这也是预防和治疗肺癌脑转移的重要方法。

放射治疗

2005年,吉非替尼的上市开启了肺癌靶向治疗的时代,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2009年发表的IPASS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化疗,吉非替尼能够显著降低EGFR突变阳性患者52%的疾病进展风险,同时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9.5m vs 6.3m)。而且靶向治疗对人体的毒副反应更小、用药更方便,是不耐受化疗的肺癌患者的更好选择。

吉非替尼

以上治疗都是借助于外力攻击肿瘤细胞,而免疫治疗则不同。它可以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依靠自身免疫机能来攻击肿瘤细胞。一旦治疗起效,患者往往会长期受益,甚至有一小部分患者会长期存活,甚至被治愈。随着更多免疫药物纳入医保,有越来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可以用上免疫药物。


免疫治疗

PD-1/PD-L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总的来说,各种治疗手段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才能获得最佳临床获益。


参考资料:

[1]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版).

[2] 石远凯,等.中国晚期原发性肺癌诊治专家共识(2016年版)[J].中国肺癌杂志,2016,19(01):1-15.

[3] AJCC(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第7版肿瘤分期手册.

[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2版).

[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