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发病例超50万例,死亡病例超30万例。从发病率上看,我国宫颈癌发病率略高于部分欧美国家,然而关于中西方人种宫颈癌基因组特征差异的研究却不多。此外,放化疗是局晚期或手术不耐受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仍有患者可能对治疗不敏感。
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袁双虎教授团队与世和基因合作,采用世和基因放疗大Panel瑞递康®检测,分析了62例中国局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的肿瘤组织样本,尝试探究中国人与高加索人种宫颈癌基因组特征差异,同时也探索了与中国人群宫颈癌新辅助放化疗病理评效和无病生存相关的基因组特征。相关研究成果曾在2021年妇科肿瘤学会(Society of Gynecologic Oncology, SGO)上进行壁报展示,研究结果已于近日发表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IF=5.036)。于金明院士和袁双虎教授为共通讯作者,魏玉春医生为第一作者。
专家简介
于金明 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副主任
山东院士专家联合会首届会长
中央保健联系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中华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理事长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等多家杂志主编或副主编
袁双虎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二科主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Precision Radiation Oncology(PRO)》常务副主编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泰山学者
中国肿瘤放射治疗联盟(CRTOG)执行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青委会副主委
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正文
研究纳入62名曾于2016年至2019年间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治疗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及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接受辅助化疗和近距离放疗。患者中位年龄47岁,ⅠB期患者占55%。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占82%。
1、中西方局晚期宫颈癌患者基因突变频率存在差异。
为了探究中西方局晚期宫颈癌基因组特征差异,从TCGA数据库中筛选出82例ⅠB-ⅡA期高加索人种宫颈癌患者,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患者年龄、分期、病理类型等临床特征,两组人群未见显著性差异,如下表1。
表1. 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
从基因变异层面进行分析,62例中国宫颈癌患者中,PIK3CA、TERT和PKHD1基因变异频率最高,见图1。其中TERT、POLD1、NOS2和FGFR3基因变异在中国患者中显著富集,而RPTOR、EGFR和TP53基因变异在高加索患者中更常见,见图2。
图1. 62例局晚期中国宫颈癌患者基线突变图谱
图2. 中国人与高加索人宫颈癌基因组差异
2、TMB-H、KEAP1突变和TP53 rs1042522 CC突变型的局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显著更差。
为了评价新辅助治疗疗效,研究者收集了患者病理评价的残余存活肿瘤细胞占比,其中44%的患者残余存活肿瘤细胞占比>50%。根据残余存活肿瘤细胞比例进行分组分析发现,携带TP53 rs1042522 CC突变型或KEAP1突变或高肿瘤突变负荷(TMB-H)的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显著更差,见图3。
图3. 与新辅助放化疗不良病理反应相关的基因组特征
3、KEAP1突变或SOX2-PIK3CA共扩增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显著更高。
本研究有5例患者术后失访,其余5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达31个月,随访期间有3例患者疾病复发。分析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相关因素发现,携带KEAP1突变或SOX2-PIK3CA共扩增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显著更高,见图4。
图4. KEAP1突变和SOX2-PIK3CA共扩增与局晚期宫颈癌术后复发风险相关
结语
本研究揭示了中国人群局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基因组特征,可提示新辅助放化疗疗效及术后复发风险,有利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评估及早期干预,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据。本研究采用世和基因瑞递康®放疗大Panel检测,该产品是由山东省肿瘤医院与世和基因共同研发的泛实体瘤高通量测序Panel,覆盖486个癌症相关基因全外显子及相关内含子,其中118个与放疗敏感、耐受和损伤易感相关基因,以及实体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遗传风险、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基因,一次性展现肿瘤基因突变全景,辅助临床专家在第一时间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Wei Y, Wei C, Chen L, et al. Genomic Correlates of Unfavorable Outcome i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J].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2022. DOI: https://doi.org/10.4143/crt.2021.963.
相关阅读
于金明院士、袁双虎教授团队与世和基因合作研究成果:
【IF=13.8】APOLLO研究:ctDNA清零预测奥希替尼脑转移疗效
作者:昱 审核:清如许 排版:Mo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