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胰腺假乳头状瘤(SPN)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外分泌肿瘤,由病理学家Virginia Frantz于1959年首次报道,1996年WHO正式将其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该疾病临床发病率低,且极少发生远处转移,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婧华教授团队与世和基因合作,对1例复发转移 SPN 患者行世和一号®大Panel检测,发现其携带CTNNB1致病突变。患者接受单药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治疗并取得部分缓解(PR),耐受良好,临床获益超30个月[1]。作为全球首例使用Cox-2抑制剂治疗SPN并取得成功的临床案例,本报道为未来SPN的临床治疗开拓了新思路,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Oncology (IF=5.738)。
专家简介
孙婧华 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道肿瘤1科 主任
医学博士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血管靶向治疗、热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大数据与真实世界研究专委会青年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肿瘤个体化精准诊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辽宁学组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
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胃肠肿瘤分会常委
辽宁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
病例详情
✦确诊-手术-随访✦
患者女,45岁,于2013年8月出现上腹痛,CT扫描显示胰腺肿物。手术切除5.5×6×4cm肿物,根据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结果,临床诊断为SPN,无转移。患者术后常规随访。
患者IHC及免疫组化结果
✦复发-治疗-获益✦
2018年(术后5年),患者出现肝和腹腔部多发占位,穿刺活检证实SPN复发转移。同年12月,患者在当地外院就诊,接受多线化疗和放疗,转移病灶均未得到很好的控制。2019年末,患者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道肿瘤1科,基因检测发现CTNNB1 p.D32V突变。
CTNNB1 D32V lollipop图
异常的Wnt信号传导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患者所携带CTNNB1 p.D32V突变可引起β-catenin蛋白改变,进而激活wnt信号通路[2]。与此同时,Wnt/β-catenin信号传导可上调Cox-2基因的表达,作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能抑制Cox和Wn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肿瘤侵袭及血管生成。既往报道显示,塞来昔布在多种肿瘤的防治中发挥作用[3],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成为临床的研究热点。在取得知情同意后,该患者接受了塞来昔布单药治疗,转移灶很快获得部分缓解,持续时间长达30多个月。截至文章发表,患者仍未出现进展迹象。
患者治疗经过及获益情况
讨论
SPN的主要特征性分子改变为CTNNB1基因突变(超90%携带),该基因编码的蛋白β-catenin是一种粘着连接蛋白,与钙粘蛋白、α-catenin共同组成粘附连接(adherens junctions,AJs)复合体,通过调控细胞生长以及细胞间的粘附,对上皮细胞层的构建与维持起着重要作用。β-catenin可与APC蛋白结合,发生突变后可激活wnt信号通路,导致结直肠癌、毛母质瘤、髓母细胞瘤与卵巢癌。
Cox-2是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的关键酶,在促进癌变、侵袭性形成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抑制Cox-2可能是SPN治疗中的一个突破,类似于塞来昔布在纤维瘤中的应用。本案例为临床提供了SPN患者的治疗新思路,对比此前报道的治疗方案(舒尼替尼联合依维莫司治疗SPN患者)[4],塞来昔布在患者耐受性和经济效益上更具优势,有着更现实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阅读
世和学术 | 全外显子组测序揭示李-佛美尼样综合征新型致病突变
参考文献
[1] Front. Oncol., 28 October 2022. doi: 10.3389/fonc.2022.1022290
[2] Int. J. Mol. Sci. 2017, 18(1), 81; doi: 10.3390/ijms18010081
[3] PLoS ONE 9(5): e96391. doi: 10.1371/journal.pone.0096391
[4] Front Oncol. 2021 Oct 18;11:729151. doi: 10.3389/fonc.2021.729151.
作者:Evenki Pan 审核:胖胖的鹏 排版:Mo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