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第15届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暨GACT/CTONG 2025年度会议(广州)上,世和基因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汪笑男女士受邀出席,并携公司针对组织不可及场景的术宁Ultra® (Tumor-Adaptive MRD) 解决方案重磅亮相,引发与会专家高度关注。 本次大会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和上海市胸科医院陆舜教授担任主席,汇聚了国内肿瘤学界顶尖学者、临床专家与行业领袖,围绕精准治疗、创新疗法、前沿技术等核心议题,深入剖析中国肿瘤临床试验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共同擘画未来合作与发展的新篇章。
痛点破局
术宁Ultra®攻克组织不可及困局
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的临床应用,常因组织样本获取困难而受限,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早期肺癌可用组织样本量不足;
中期肺癌新辅治疗后组织样本稀缺;
肺组织穿刺风险高,患者依从性差;
晚期肺癌单纯采用多年前手术肿瘤组织样本进行MRD定制,可能存在因时空异质性导致组织样本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针对这一挑战,汪笑男在专题报告中宣布:世和基因创新推出的术宁Ultra®MRD监测Panel,基于强大的Tumor-Adaptive技术,可实现有无组织全场景覆盖,精准破局临床痛点:
有组织样本场景,性能强劲
Tumor-informed ≠ 定制化。
术宁Ultra®2365基因Panel中位覆盖17个肺癌组织突变,Analytical LoD低至十万分之五。
整合蒙特卡洛模型,多位点联合判读,不错过极低ctDNA信号。
后续血检监测依然采用2365大Panel,额外发现近1/4组织中没有的新突变,克服肿瘤异质性,Clinical LoD降至更低!
无组织样本场景,也能Adapt
基于AI深度学习的零膨胀贝叶斯模型、TNC错误率模型,高效剥离背景噪音干扰。
参考白细胞测序9000X、中国人群克隆造血(CH)数据库及Fragment特征过滤模型,精准清除克隆造血突变干扰。
Analytical LoD依然低至万分之三,术前术后检出率符合临床预期,并能有效预测复发。
未来,术宁Ultra®还将持续升级:通过整合突变(SNV/Indel)、拷贝数变异(CNV)、片段组学(Fragmentomics)特征等多维度信息,优化检测性能,引领MRD技术革新。
前沿论道
液体活检与MRD临床转化
互动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就液体活检临床应用及MRD转化路径展开深入探讨。
肺结节鉴别诊断
针对肺结节良恶性等肺癌早筛难题,汪笑男介绍,世和基因自主研发的MERCURY多组学液体活检技术,已展现出卓越的鉴别效能,多篇重磅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其中登上《自然医学》(IF 58.7)的DECIPHER-Omnia超万例多癌早筛研究,证实MERCURY技术可覆盖中国85%的新发癌症类型,额外检出53%常规筛查漏诊的癌症患者,且在检测阳性的患者中,91%处于早期阶段。
MRD临床价值与应用展望
在推动MRD临床转化方面,世和基因正通过多项前瞻性MRD干预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MRD检测的临床获益。例如,以MRD结果指导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CTONG2301-MOTION大型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项目。
吴一龙教授指出,未来MRD试剂产品的审批可以参考两个方向:MRD阴性能否指导早期肺癌治疗减法;MRD阳性能否作为伴随诊断指导特定场景用药。而现阶段仍期待更多高质量数据的积累,以逐步推动MRD的临床规范化应用。
未来展望
共绘合作与发展新篇
作为国内肿瘤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每年一度的CTONG年会始终致力于为参与临床试验的各方人员提供优质的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推动着我国肿瘤临床试验的发展与变革。会议尾声,吴一龙教授从新药研发视角展望肺癌治疗格局的演变趋势,并发表了深刻的总结致辞。最后,CTONG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清教授介绍了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的特点,并传达了创新、传承、环保的理念,为此次盛会画上圆满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