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关于公司申报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的公示

项目名称

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筛选与临床应用

申报奖种及提名等级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杨正林

提名意见: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项目组围绕其分子标志物筛选与临床应用开展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1.国际首次报道GPR78及其互作蛋白SAPCD2异常表达可促进结直肠癌恶性进展,为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提供新靶点;2.首次报道GPSM1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并开发一种疾病早期复发、转移的动态监测方法,在全国多家医院进行临床应用,助力结直肠癌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3.原创开发基于NGS的微卫星不稳定智能判读系统并转化为检测试剂盒,分析MSI/RAS/RAF等基因表型在结直肠癌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建立胶东地区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数据库;4.首次发现SCGN为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辅助结直肠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肿瘤的诊断;5.首次明确杯状细胞腺癌(GCA)可发生于结直肠,并报道GCA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及基因表达模式,协助GCA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该项目相关成果授权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27篇,相关论文被哈佛大学等著名研究机构学者引用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Annals of Oncology等高水平期刊。相关研究结果在国内170余家医疗单位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人认真审阅了推荐书及其附件材料,项目符合填写要求。项目完成人所在单位均进行了公示,确认无异议。

提名该项目为2025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_二_等奖。

项目简介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严重影响国民健康。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资助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支持下,采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密切结合临床需求,针对结直肠癌防治薄弱,临床晚期居多、预后不良等现状,围绕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筛选与临床应用开展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如下:

1、国际首次报道GRP78及其互作蛋白SAPCD2表达异常能促进结直肠癌肿瘤恶性进展,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药效预测及预后判断提供新靶点;首次报道SAPCD2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潜在分子标志物,为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提供新靶点。相关成果被哈佛大学Wendy S Garrett 教授引用,文章发表于 Gastroenterology等高水平杂志。

2、首次报道GPSM1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原创性开发了一种结直肠癌早期转移的动态监测方法并产业化为高灵敏度ctDNA检测试剂盒。该技术在国内170余家医院推⼴应⽤,年检测患者8万余例,实现术后进展风险的动态监测,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精准诊疗意见。

3、原创性研发基于NGS的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智能判读系统并产业化为MSI检测试剂盒。基于此建立胶东地区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数据库,显著提升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准确性。

4、国际首次发现SCGN作为高灵敏度与特异性神经内分泌细胞标志物,可辅助结直肠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肿瘤的诊断,较传统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其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准确率高达98%。研究成果发表在Proteomics及VirchowsArch杂志,并参与制定《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2020版)》。

5、国际首次明确杯状细胞腺癌(GCA)可发生于结直肠;国际首次报道了GCA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及基因表达模式,发现MZT1等分子标志物有助于阑尾外GCA的诊断。

综上,本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7篇;获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47名,博士4名,青岛市拔尖人才1名,青岛市学科带头人1名,项目团队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7名,博士4名,青岛市拔尖人才1名,优秀学科带头人1名,中国杰出病理青年专家1名,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优秀青年人才1名,年轻医生数名,接待访问学者及进修学习人员200余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第三方科技成果鉴定本项目相关研究成果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复发监测、预后评估提供坚实的理论与临床依据,必将对结直肠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具有显著社会意义。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邢晓明-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公司-公示_01

六、主要完成人

1.姓名:邢晓明;

排名:1/9;

行政职务: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完成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项目组负责人,制定该项目研究方向,全面组织、监督及负责项目的实施,及时有效的解决在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在该项目研究中对90%的项目成果有贡献。对“主要科技创新”所列第 1-5 项科学发现有贡献。

2. 姓名:宋瑶琳;

排名:2/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完成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该项目的第二位完成人,协助第一完成人指导该项目的总体研究,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顺利保障课题完成。在该项目研究中对80%的项目成果有所贡献。

3. 姓名:包华;

排名:3/9;

行政职务:研发副总裁;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该项目的第三位完成人,授权发明专利2 项,开发了一种结直肠癌早期转移的动态监测方法及基于NGS的MSI智能判读系统。本人在该项目研究中对60%的项目成果有所贡献。

4. 姓名:张翔雁;

排名:4/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主任技师;

工作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完成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该项目的第四位完成人,完成中国东部地区结直肠癌患者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及突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本人在该项目研究中对50%的项目成果有所贡献。

5. 姓名:陈阳;

排名:5/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医师;

工作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完成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该项目的第六位完成人,完成GPSM1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和机制相关研究。本人在该项目研究中对50%的项目成果有所贡献。

6. 姓名:林东亮;

排名:6/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完成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该项目的第六位完成人,完成胃及大肠杯状细胞腺癌测序工作并析该类肿瘤独特的免疫微环境。本人在该项目研究中对 40%的项目成果有所贡献。

7. 姓名:贾惠卿;

排名:7/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医师;

工作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完成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该项目的第七位完成人,完成GPSM1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相关作用和机制研究。本人在该项目研究中对40%的项目成果有所贡献。

8. 姓名:李广起;

排名:8/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管技师;

工作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完成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该项目的第八位完成人,长期从事分子诊断工作,负责实验试剂订购,完成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工作。本人在该项目研究中对30%的项目成果有所贡献。

9. 姓名:刘凯华;

排名:9/9;

行政职务:技术部副总监;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该项目的第九位完成人,共同完成GCA相关研究和专利申请工作。本人在该项目研究中对30%的项目成果有所贡献。

七、主要完成单位

1. 单位名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排名:1/2;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给予了积极鼓励和支持,为该项目提供了课题顺利开展所需的试验场地、仪器设备、临床样本及专业的科研人员,积极提供项目所需的科研经费,全面指导、监督项目研究过程,同时定期举办相关学术会议和讲座,协助该项目进行成果鉴定与评价,积极推进项目应用和推广。在项目的开展和实施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单位名称: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排名:2/2;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本项目的第二完成单位,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力保障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及时有效地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完成,并协助本项目成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原创性开发了一种结直肠癌早期转移的动态监测方法以及基于NGS的MSI智能判读系统,并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