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精准诊疗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靶向和免疫治疗等治疗方式的兴起,给肺癌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近期,全球首个口服MET抑制剂(tepotinib)获批上市,用于治疗不可切除、MET 14外显子跳读的晚期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再次掀起了业界对MET抑制剂及其用药检测的讨论和关注。
自2013年起,世和基因NGS检测Panel便覆盖了MET 14外显子跳读等罕见突变类型,迄今为止已发表多篇MET相关研究成果,包括MET 14跳读中国肺癌人群发生率和耐药机制等。同时,世和基因参与了多项新药研发项目,并作为目前唯一指定的NGS检测中心实验室参与了MET抑制剂Savolitinib肺癌多中心临床试验。
唯一指定NGS检测中心实验室
国内率先发表多篇重量级MET相关研究成果
-
首个中国人肺癌大样本数据揭示MET 14跳读发生率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与世和基因合作[1],采用世和一号®大Panel检测,分析了1296名NSCLC患者MET基因突变情况,发现在中国NSCLC患者中MET 14外显子跳读发生率约为1%(12/1296)。MET 14外显子跳读突变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其中1例疗效评价为PR(PFS为9个月)。另1例患者除MET跳读外,还携带KRAS G12D突变,治疗1个月后疾病进展,可能是下游通路激活导致耐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IF=12.46)。

图1 携带MET 14跳读突变的患者IHC和FISH检测结果及部分患者对克唑替尼的响应
-
MET抑制剂在胃癌治疗中的耐药机制探究
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团队与世和基因合作[2],通过细胞学实验探究了胃癌患者MET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实验结果表明V1092L和D1228G突变位点对Ⅰ型MET-TKIs耐药,但是对Ⅱ型MET-TKIs敏感,而G1163R和D1228Y突变位点对两种类型的TKIs均耐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Future Oncology。

图2 MET抑制剂药物细胞学实验
-
液体活检揭示MET 14跳读新型耐药机制
常州肿瘤医院周彤教授团队与世和基因合作,采用世和一号®大Panel检测,发现一例携带MET 14跳读的肺腺癌患者,使用克唑替尼8周后疗效评估PR,4个月后发现新的骨转移。ctDNA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出现获得性耐药突变MET D1228N/H和Y1230H[3]。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Lung Cancer(IF=4.599)。
图3 克唑替尼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
临床数据证实:肺肉瘤样癌MET 14跳读发生率高于肺腺癌

图4 PSC患者突变图谱分析
结 语
参考文献
作者:杏仁儿露 审核:thinny 美编:书桓